你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新闻

内地股市下跌 欧美股市大跌是主要原因

2015-07-04 09:03:43      点击:

在市场深度调整之后,人们在思考,是什么导致了下跌?

  说法一:宏观经济因素。这种说法不靠谱。

  有人说,经济增长越差,股市越好。基本的逻辑无非是经济差,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持续宽松方向和幅度较大,但这种说法难以得到历史印证。即所谓股市有关国运说,这显然有些因果颠倒,牛市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政府和企业去杠杆,但毕竟还是国运决定股市。

  美股四次大牛市,分别是1929-33年大萧条之后,马歇尔计划时期,新经济时期和次贷危机之后,前三次牛市的基础都是美国经济增长成功转型,次贷危机至今的牛市,则是史无前例的量宽政策以及随后美国经济摆脱危机,可能正在走向一个持续低于潜在增长率的平庸期。

  中国2005-2007年的牛市,也是成功转型之后带来的,国企脱困战和银行股改战在2004年上半年的时候已大致成功,但股市破净现象在加剧,此后A股走向牛市。次贷危机后的短暂牛市,则很可能是流动性突然充斥导致的。

  目前中国经济仍运行在2010年第3季度以来的持续下行轨迹上,没有看到有共识的转型成功或是失败的大转折点,宏观经济没有什么根本变化。短期看,宏观经济的变化也并不太大。

  例如2015年第2季度,可能存在一点点预期差,即我们认为,2季度的增长不可能破7,略高于市场一致预期,2季度CPI则略低于市场预期。总体上,2季度市场普遍预期的增长向下,通胀向下,最终被证明的,可能是更有利于市场的组合,即增长向上,通胀向下。

  宏观经济好和坏,没有剧变,市场也没有形成对宏观判断的剧变,它显然不足以解释大跌。

  说法二:流动性因素。这种解释也牵强。

  流动性扩张还是收缩,对股市影响较大,但似乎不是这次大跌的决定性力量。流动性对股市的极其夸张的说法,即A股的牛市是“水牛”,这种说法有些道理,但很可能片面性更强烈。

  回顾美国,1990-1999的大牛市中,1994年10月到1995年5月,美联储在加息、降息之间犹豫;但在1995年5月份之后,美联储持续加息;1996年春,格林斯潘警告非理性繁荣,市场对加息和警告不予理睬,继续上涨至1999年。2005-2007年间,A股牛市也伴随央行的不断加息进程。

  这轮A股牛市,从2013年开始,成长股已渐渐进入牛市,此后6个季度,央行的流动性没有显著放松,反而因利率市场化,影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冲击,市场利率始终高企。流动性真正的松动可能是2014年10月,当月银行系统的存款准备金余额达到了接近23万亿的峰值。但2014年12月流动性并不松,2015年春节之后,流动性开始有所松动。

  因此,你看不出从2013年逐步启动的牛市,决定于流动性,但确实受到流动性的影响。在这次大跌之前,央行货币政策没有特别显著的变动,最多也就是放松幅度不及预期。

  以较为规范的分析方式,GORDEN模型中,考虑永续增长率、无风险利率和风险溢价,中国股市的估值应该向下,而不是出现牛市。理论上,宏观和流动性对这次大跌的解释力不足。

  说法三:融资因素。这种说法也有道理。

  经过2013年下半年到2014年上半年的持续努力,出表的资产再入表,非标重新标准化,影子银行基本回到了银行系统内,这带来的显著变动是:社会融资总额中银行信贷的占比,从最低时的55%逐步上升到目前的接近90%,因此,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是必然的。这即所谓“改革牛”,人们用改革牛来形容这次牛市,但大跌之前,改革牛有什么突变吗?

  人们心知肚明,以南北车为代表的所谓改革,本质上和改革没有什么关系。

  从2014年第四季度至今,资本市场没有发生什么所谓“改革牛”。国企改革市场化趋向不明显,区域政策规划,丝路等等主题,都是政府说之,市场姑妄信之的奇特互动。政府推出某个改革主题,市场对此似乎一呼百应,但主题热度降低时,则结局是一哄而散。这种格局在2007年有中石油为典范,当下有中车为典范,未来的典范可能是核能。

  坦率的说,我们没有见到改革牛。目前为止,18届3中全会还是纲领和蓝图。

  但抽水机的确显著上升,尤其是一月双发、定增和减持。没有改革,但却要强化抽水,这导致市场投资风格极度走偏,成长股不断高估,打新和融资热潮涌动,但由于没有任何像样的改革,投资风格始终不能转变。

  资本向权力的赎买,在过去2年半始终是比较失败的,党委巍然不动,抽水有增无减,投资风格无从转变。

  如果不是增长、流动性或改革出现了剧变,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自2007年以来,踩踏最严重的一周?